董事長 楊緒東
人情有如亂麻
無法說出個「道理」
情緒用人情來互動
有如不定時的炸彈
天命者理智應付情緒、情緒挑戰理性
分秒必爭、反反覆覆,沒有休止之時
心情好又如何?
心情壞又是如何?
人情、心情、情緒
加加減減,可以拍成連續劇
民主時代
人人有情、人人可以發揮情緒
中古世紀的特權、集權、霸權
怕的就是這種各自表述
天命
用人情來考驗
用心情來內斂
用情緒來磨煉
人的生命有限
快樂喜悅不多
不要浪費在emotional complex
(撰於2010/05/07)
「國旗」─國民黨統治藉口的「遮羞布」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
新聞報導 - 自由論壇 | |
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光唐 | |
2010/10/12, Tuesday | |
![]() (photo source: PLURK) 國旗=主權的象徵,而中華冥國的國旗,已變調為共產內涵的五星旗,這是啥米國家? 2001年,911後赴美,觸目所及皆插滿國旗,美國各色人種混雜,但國家始終能穩定茁壯,靠的就是人民對這塊土地的認同與珍惜;60年代,台灣每逢節慶也插滿國旗,但這是管區警察,挨家挨戶摧促叮嚀所致,並非百姓自動發起。 阿扁執政時,國民黨常以「中華冥國」認同,質疑其政權之合法性,並於施政處處制肘;2008年,「中華冥國」道統傳承者─馬區長上任後,卻對老蔣口中的 「萬惡共匪」,卑恭屈膝,廢名號,撤國旗,阿諛奉承至極;2009年,一名留韓林姓女學生,在釜山舉辦的韓語演講比賽中,奪得冠軍,風光上台亮出國旗,遭 中國留學生圍毆,而我國駐釜山辦事處,卻緘默以對毫無作為;在台灣,只要有中國人場合,國旗馬上消聲匿跡,不知道國民黨認同之「國」安在。 1945 年9月3日,自組「台灣義勇軍」,為中國效力的台籍將領─李友邦,派員隨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柯克上將的飛機抵台,在台北賓館升起台灣第一面「中華冥國」國旗。7年後,1952年4月22日李友邦被蔣介石以莫須有罪名下令槍決,夫人嚴秀峰女士亦被判刑15年入獄。2005年國民黨為了攏絡台灣人,將李友邦奉為台籍抗日志士典範,並以「台灣人須作勇敢的戰士」為題,在中央黨部懸掛大幅肖像,家族亦趨炎附勢稱─「盼祖國早日和平統一」,李將軍如地下有知,不知是否認同。 國際法學者陳隆志博士,在「台灣地位的進化與退化」一文中,指出─「台灣主權在民,不受任何一個國家控制管轄,台灣有自己的軍隊國防,自己的政府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體制、當然也有自己的前途,這不是一個國家,什麼才是國家?」。 「中華冥國」憲法,係於1946年制定,1947年公佈實施,1949年國民黨潰退來台,「中華冥國」憲法,早已名存實亡,「中華冥國」只是國民黨竊據台 灣的「障掩法」,「國旗」只是國民黨統治藉口的「遮羞布」,台灣人要建立自己的國家,台灣人要有自己的國旗,讓台灣國─「國旗」飄揚於全世界。 (撰於2010/10/10) |
軍訓教官─中國軍政體制的畸形產物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
新聞報導 - 自由論壇 | |
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光唐 | |
2010/10/11, Monday | |
![]() (photo source: 228正義無敵音樂會) 學生時期,教官總是給人「與學生打成一片的好人」印象,現在想想,也許教官就是利用這點,讓單純的學生沒有防備,以便蒐集情報,原來,隱藏在“教官”面具之下的,是算盡心機的諜報人員。 台中某國立高工令人印象深刻的,不是宏偉的建築,壯闊的校園,而是舉手投足宛如憲兵的糾察隊,機械化的動作,不知耗費學子多少寶貴時光;學校每年還假校歌之名行軍歌比賽之實,後3名還得於假日返校再教育,並以軍事化管理為學校傳統自許;台灣已解嚴多年,文學校不精於教學,卻醉心於軍國主義戲碼,令人匪夷所思。 1953年,國府將「學生軍訓」移植台灣,於高中開始實施,1954年將大專以上院校納入,初期由「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」主管,1960年移交教育部,成立「學生軍訓處」,1962年將「軍訓」列為必修課程,從此軍人正式進駐校園。 在威權時代,軍訓教官,明為軍事基本訓練,實為箝制思想,防範反動言論及學潮,並藉由學生黨部,滲透各社團組織; 1987年解嚴後,軍訓教官地位日漸式微,並轉為校安、訓輔等工作,1994年「大學法」修正,將「軍訓室」納入編制,引發撻伐,1996年台大婉拒國防 部推薦人選─朱亞虎將軍(現任北市兵役處長),由黃宏斌教授接任首位文職軍訓室主任,1997年教育部將軍訓課程更名為「國防通識教育」,並納入通識教育 範疇,以延緩軍訓教官存廢爭議。1998年大法官宣告違憲,軍訓課程是否列為「共同必修科目」及「軍訓室」之設置與否,應由各校自訂。2004年軍訓處長 宋文將軍涉嫌挪用公款,由體育司長王福林接任首位文職軍訓處長,2006年教育部長杜正勝宣布,推動軍訓教官「屆齡退休,遇缺不補」政策,並規劃於 「2020年全面退出大學校園」,2007年8月玄奘大學廢除軍訓室,成為全台第一所軍訓教官完全退出校園的大學。 軍訓教官屬現役軍人,卻納歸教育體系;領取軍餉,卻由教育 預算編列,未從事戰訓本務,卻照樣累功換章,升官晉爵;未具教師資格,卻在大學以講師、副教授、教授敘薪升等。解嚴後,在一片「黨政軍退出校園」聲浪中, 唯獨軍訓教官屹立至今,原因在於,國防部回不去,教育部丟不掉,兩者互相推諉,皆未積極研處,每年仍定期招考,致軍訓教官始終維持龐大員額;另軍訓教官預算,係由教育部編列支應,且配合度高,大部分私校均傾向保留,亦影響裁撤規劃。 2008年馬區長上任後,教育部全盤否認軍訓教官「2020年全面退出大學校園」之政策,發函各大學調查教官需求,大規模辦理甄試作業,回復凍結前員額, 並計畫將「全民國防教育」納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綜合活動學習領域,規劃自99學年度起,將「國防通識」納入國中、小學課程,以增加軍訓教官授課時數;另 推動軍訓教官轉任一般合格專任教師,專職教授「國防通識」,但教師資格並非依現行資格檢定作業取得,而是修法另闢管道,將影響已取得合格教師證書的數萬名 流浪教師,工作權益。 今年台北某高中,開學典禮,來自日本、美國、澳洲等國的交換學生,興奮的交談著,令他們好奇的是,校園為什麼有軍人,學生還得向他們敬禮,不知道誰回答了這個問題,又如何解釋;軍訓教官如同「蔣介石銅像」、「中正廟」是台灣民主化的缺憾,「蔣介石銅像」拆了又立,「中正廟」改了又復,台灣人如不覺醒,將永遠存活在威權統治的陰影下,軍訓教官也要覺悟,軍人的事業在戰場而不是校園,唯有回歸軍人本務,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同與敬重。 (撰於2010/10/06) |